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创作评论分论坛现场
7月18日下午,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创作评论分论坛在京举办。本次分论坛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北京作家协会共同组织实施。以“新精品:网络文学+原创力”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创作对谈等形式,重点探讨激发网络文学原创力进行精品创作,推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拓宽网络文学转化传播渠道,不断引导网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会上,“北京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北京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致辞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本次创作评论分论坛深入贯彻中央、北京市委关于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和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部署,聚焦文艺创作的中心任务,探讨新时代如何保持网络文学的原创力,不断推动网络文学作品向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发展。他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坚守艺术初心,恪守社会责任;二是鼓励内容创新,培育文学精品;三是开拓传播渠道,提升转化效能;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引领创作方向。
“北京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揭牌仪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唐家三少共同为分会揭牌。这是市文联、北京作协为全面落实上级对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北京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在揭牌仪式上致辞,表示分会将通过建立在京网络文学平台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京津冀网络文学联盟等措施,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吸纳优秀人才,促进精品创作及成果转化,助推网文出海,为首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
何弘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网络文学在二十多年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文学版图重要一极,而当下其文学自觉显著增强。这种文学自觉的提升,推动着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经典化路径逐渐落地,使其朝着产生具有穿越时代力量的作品方向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网络文学作家齐橙
齐橙谈到网络文学的兴起是过去20年文学界最重要事件,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力的重要源泉。网络文学的原创力,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类型的积极开拓,对作品题材的不懈追求,创作素材的持续积累,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等多个方面。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主持分论坛
随后,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四地传统文学作家、网络文学作家、评论家、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等,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开了两场深层次对话。对话由北京作协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主持。
对话上半场:原创力与精品创作
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认为,原创力意味着在对世界的认知、生活理解及作品调性等方面与所喜爱的作家保持区别,以此确立自身写作的理由与存在意义。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血红表示,原创力是网络文学的核心精神与存在根基,只有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才可能获得成功。北京作协理事、北京经开区网络作协副主席携爱再漂流谈到,文学本质是人写人、人读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对情感的细腻表达。阅文集团副总编田志国认为,网络文学的魅力与生命力在于其打破框架的特性,让想象力得以充分释放,新故事源源不断。
对话下半场:评价体系与转化传播
北京作协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从针对网络文学的文学艺术尺度、平台及读者角度等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行阐释。番茄小说网总编辑谢思鹏谈到,网络文学榜单正变得更开放包容,网文化的现实题材作品与典型网文大神作品可以在同一榜单同时上榜,体现出评价体系的积极进展。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协主席何常在谈到,当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分类存在局限化问题,应拓宽思路,以更开放的视角理解现实题材。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骁骑校认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难写,主要源于其角色需承受现实的有限性,但撤去“金手指”的创作更考验写作功力,文学容量也会更大。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