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记我的姥爷
作者:杨玉祥 朗诵:丁然
我的姥爷是1893年出生,从我朦胧记事起,跟母亲回姥爷家。母亲偷偷告诉我,周围一个个高墙大院,都是姥爷家的祖产,现在分给贫下中农了,你姥爷住的房子是长工屋。
长大了才知道,在大学念书的舅舅,曾在1948年初,就让姥爷把村里的房子和地都卖掉。姥爷说:“这产业是我继承来的,卖了,我就是败家子了!对不起祖宗!”
差不多二年后,姥爷就成了大地主。
姥爷年轻时,在城里读过书,同学中不乏有协和医院的博士,本可以在城里当差,可家里那么大的产业得有人管,那时叫乡绅。穿着长衫,四里八乡的人都管他叫——先生!
解放后,长衫不能穿了,就穿着黑色的上衣,挽起裤腿,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他一辈子读书写字,没有干过农活,都六十的人了,还要下农田,我常想他一定很委屈,没办法,——忍着。
姥爷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常到我宣武门的家。我打开门让他进屋,他常在外面停留片刻,进屋后说:“我背书呐!”我知道他能背咏(古文观止)全部文章,也能背唐诗宋词上千篇。坐在床上,他轻声地摇头晃脑吟唱古诗,这种吟唱法我几乎见不到了。我想只有在我家里,他才能展示他本来面目。
后来我也喜欢背咏唐诗宋词和古文,在大兴长子营沁水村插队时光,夜里看电泵浇地,茫茫大地就我一人,我就朗读唐诗和宋词,时而流泪,时而黯然神伤,时而大喊大叫,像一个疯子。长大后,喜欢写点小说和诗歌,有人说我语言不飘,耐读,我想就是那时候打下的文学童子功。
我最早的老师是我的姥爷!是他不经意间传授给我,使我童年、少年、青年,增加了诗的色彩!
插队进城,我住在厂宿舍,一次和一个叫张德贵的师傅聊天,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你老家哪里的?”
“我妈的老家是顺义!”
“顺义那里?”
“板桥乡(现在改成高丽营)!”
“板桥那个村的?”
“就是板桥村。”
“和我一村!你家是……?”
“我姥爷是孙书田。”
那师傅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抓住我的肩膀说:“你带我走,我要见你妈,现在就见!”
我有点疑惑地望着他,心想急啥!
“我是你姥爷家的长工呀!你姥爷对我们太好了。可惜你姥爷不在了。”
一路上,听这老师傅说,我姥爷从不把他们当长工,而是当亲戚。有好吃的紧着他们,姥爷常说的一句话是:“别人吃了留名,自己吃了填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舅舅的孩子来到顺义区板桥乡派出所,他们跟片警办事,我则进入开着门的所长办公室。我贸然问:“我姥爷在这生活了一辈子,说出名字来您也许不知道?”
“我在这里当了二十年所长了,你不妨说说看!”
“孙——书——田!”
“此人我当然知道了,他是个大地主。民国时期还当过乡长。那时的乡大,规模是现在四个乡合起来一般大。你姥爷是大家公认有名的清官。日伪时期他辞职不干了,老乡们都跪着求他继续干呀!”
“解放前的事你怎么都知道!”
“我是所长,当然要了解这一方土地的历史。”
我从凳子上站起,双手合揖,以示感谢!
“你姥爷就因为善良,所以得以善终!这一块有的地主没有多少土地和房屋,可土改时都被枪毙了!”
板桥拆迁,成了别墅区。清明节,我奉母亲的旨意,给姥爷烧纸,找了好久,寻找不到坟地,不知道啥时候被推土机推平了,我只能找个大概地方,烧起纸钱来,以寄哀思!
艺术简介:
丁然:资深媒体人,知识型主持人,先后主持了央视、北京电视台访谈、综艺、论坛、晚会类节目。2017年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公益爱心大使》,《世界和平大使》,CCTV《中华母亲》栏目主持人,CCTV《乡村振兴》栏目主持人策划人,北京电视台《BRTV礼赞新时代》活动主持人,九品诗荟创始人,《人人访谈》栏目主持人,中国书画春晚活动主持人,《芳华璀璨》民乐金奖演奏家活动主持人,太平洋电影节组委会成员,亚太区副秘书长等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