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动物都有雅称或别称,这些称呼多源于典籍、诗词、民俗或对其特征的雅化描述。以下是十二生肖的常见雅称及典故来源:
子鼠
1.子神:地支“子”对应鼠,故称子神。
2.社君:古时对鼠的尊称(《抱朴子》)。
3.夜磨子:民间对夜间活动老鼠的戏称。
丑牛
1.土畜:牛属土,掌农耕(《礼记·月令》)。
2.乌犍:特指黑毛公牛(唐诗常见,如陆游“醉骑白鼻乌犍”)。
3.大牢:古代祭祀用的牛(“太牢”含牛、羊、豕)。
寅虎
1.山君:山中君王(《说文解字》)。
2.斑子:因虎斑纹得名(《广异记》)。
3.於菟(wūtú):古楚语对虎的称呼(《左传》)。
卯兔
1.月精:传说月中有玉兔(《楚辞》)。
2.明视:古代祭祀用兔的雅称(《礼记》)。
3.扑朔:源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辰龙
1.云螭:无角之龙,善腾云雾(《说文》)。
2.蛟龙:有鳞曰蛟龙(《广雅》)。
3.雨工:司雨之神(柳宗元《龙城录》)。
巳蛇
1.小龙:民俗尊称(蛇化龙传说)。
2.玉京子:道教典籍中仙蛇之名(《酉阳杂俎》)。
3.灵蛇:衔珠报恩典故(《搜神记》)。
午马
1.飞黄:神马名(《淮南子》“飞黄腾达”)。
2.玉螭:马首如螭龙,喻骏马(《穆天子传》)。
3.骐骥:千里马代称(《庄子》)。
未羊
1.柔毛:祭祀用羊的雅称(《礼记》)。
2.白石道人:宋代姜夔以“白石洞羊”自号。
3.胡髯郎:因羊须得名(《酉阳杂俎》)。
申猴
1.猢狲:古称(《本草纲目》)。
2.王孙:猴类泛称(柳宗元诗“王孙善保千金躯”)。
3.禺疆:传说中的猴神(《山海经》)。
酉鸡
1.司晨:报晓之职(《庄子》“见卵而求司夜”)。
2.戴冠郎:因鸡冠似冠冕(《清异录》)。
3.朱朱:唤鸡声,代指鸡(《风俗通》)。
戌狗
1.韩卢:战国名犬(《战国策》“韩子卢逐东郭逡”)。
2.黄耳:晋代陆机信犬(《述异记》)。
3.地羊:民间避讳的雅称(《本草纲目》)。
亥猪
1.刚鬣:祭祀用猪的尊称(《礼记》)。
2.黑面郎:因猪面黑(《云仙杂记》)。
3.长喙参军:戏称猪长嘴(《古今注》)。
文化延伸
生肖与地支:雅称常结合地支(如子神、土畜)。
祭祀用名:柔毛(羊)、刚鬣(猪)等源自古代祭礼。
文学意象:龙称“云螭”、兔名“月精”,多关联神话诗词。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古人对动物的观察,更承载了哲学、宗教与文学意蕴,是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妙缩影。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