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二十年
作者:杨玉祥 朗诵:丁然
大约是1996年,我到广州开一个全国期刊博览会。中间休息时,我就楼上楼下的溜达,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同行的杂志和报刊,翻开,看几眼标题和设计插图,就知道刊物在那个水准上。
一家陕西的杂志吸引住我的眼睛,我舍不得放下了。问:“你们谁是负责人?我想在北京代理发行这本杂志。”
一个胖胖的模样秀气的中年汉子答应着说:“我是。在下想问,你咋一眼瞄上我们的杂志?”
“这里面有一个个选题和创意,一看就知道编辑用了心思了。”
中年人不好意思的笑了,说:“我们买的台湾(少年科学)版权。”
我嗷——了一声,说:“我们跟台湾人搞过活动,见过他们许多杂志。人家比咱们领先二十年。”
“您是在图书批发市场批发,还是?”
“我走校网。我们是少年文学杂志,你是少年科学杂志,不撞车。”
中年人一脸茫然问:“啥叫校网?”
原来中年人姓江,在省新闻出版报刊处,处长当得好好的,偏偏要下海承包(少年科学)杂志,他想凭着台湾少年科学杂志的引入,一下子会铺满全国报刊零售市场,财源滚滚来。没有想到发出去一千本,退回来980本。市场不认。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真理似乎不灵了。
“关于校网,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慢慢来。”
回到北京,我印了三十万订单,十多个发行员把订单送到学校大队辅导员手中,再转发给班主任老师,再让学生拿着找家长签字划勾。同时期刊款由学生拿着交到班主任手中。再集中到大队辅导员手中,扣除发行折扣,交给了发行员。
统计表出来了,(少年科学)杂志半年征订上九万册,每月一万五千册。
我扣除我的发行费,需要交给江社长二十七万元。电话里我跟他要银行卡号,我汇款。他说话颤抖说:“我要到北京,我要面见你。我要知道校网是啥玩意儿,这么厉害!”
当天晚上,他从西安坐火车往北京赶。我在西长安街文联大门口见到他,他面如土色,一头乱发竖起,边握手边说:“拿到这么多钱,我得请客!请客!”
我望着他那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问:“怎么来的?”
“坐绿皮火车硬座来的。半夜睏得实在受不了,就躺在座下面睡了一觉。”
“怎不买个卧铺?”
“没钱了。办刊物赔得差不多了!”
“那还是我请客。咱们对面白鸽吃鱼头泡饼。“
“那不合适的。”
“没啥不合适的!”
喝了几杯江社长带来的西凤酒,我们两人就把心里话往外掏。我说:“我有个想法,藏在心里五年了。就是在全国建立发行分部。校网在北京有,各省市都是空白。可干校网接触的都是现金。防止被人卷钱跑了,必须用人为亲,不能用人为贤。单位的人对我已经意见很大了,所以我再扩大规模,肯定不行。”
“我可以呀!我是承包制。给出版局交了承包费,怎么干人家不管了。”
“我喝下一口酒说:“俗话说,给钱不给道。可我怕时间长了,先机被人占领。还不如交给朋友干。”
那天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我把校网如何操作都告诉了江社长。
这事过去后,一晃三年过去了。这天忽然接到江社长电话说:“我已经建立了全国的校网。我发大财了。为了表示感谢,专程进京,面谢!”
一辆凌志豪华轿车缓缓开过来,我知道这辆车价值二百多万。江社长下了车小跑着奔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您想到哪里吃饭。五星级以下的饭店不考虑。”
我们开车去饭店,我这才发现开车的是个高挑漂亮的姑娘。江社介绍说是自己的秘书。
江社说他回去后就招兵买马,刚开始他给开基本工资,一打开局面,他就让他们独立承包,这样等于建立一个防火墙,那天赔钱了,和社里没有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些人没有了退路,晚上睡觉都想着发行的事情。
他每年暑期,都组织发行人员到北戴河、青岛、厦门等旅游胜地,名义上说开发行会议,实则带发行员旅游。还准许带家属。所有费用由杂志社负担。
每年发行量前几名大户都有奖励,金杯面包车呀,现金十万元呀,当场兑现。
我一次出差去西安,江社长派总经理接我,小轿车直接开上站台,我下了车直接进入敞开的车门,猫腰坐到后排座,车子开出了火车站。
我好奇地问:“这火车站台不是随便让上去接人的?”
总经理扭回头说:“我们每月几百万册杂志要从火车站托运,我们是火车站的大客户,这点面子车站还是给呀!”
这时我才知道,(少年科学)杂志早由一本杂志变成四本杂志,不够,他们又购买了七八十种杂志(购买刊号)。合起来有二十种,由一个小杂志社,变成了一个出版集团了。
车子停在西安繁华大道一座大厦前,坐电梯上去,进了江社办公室,我才从他口中知道,江社买了上千米的写字楼,编辑、美编、财务、编务上百人在此办公。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再加上散布在全国的发行人员,那就高达上千人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手下的发行部因为种种原因消失或倒闭了。可我身为主管印刷、发行的副社长,还得扩大发行。我给江社打电话:“把你那许大马棒的联络图交出来吧!帮我发行(少年文学)”!
江社长说:“我们也是给钱不给路,不过,你是唯一特殊的人。”
不一会,传真机响动,各省市发行经理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传过来了。
几个月后,各地征订的印数纷纷传过来了。我听说,江社长开发行会议时说,(少年文学)的三本杂志你们要卖卖力气发,咱们刊物有今天,多亏杨老师帮忙。
一次(少年科学)的总经理来北京,我们聚了一下。江社长的15年承包期到了,许多人看到(少年科学)已经成为全国少年期刊的知名品牌,也都纷纷要承包或争夺社长的位置。省出版局老领导还在,知道想当年(少年科学)是赔钱的杂志,谁都不愿意干。是江社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辉煌。决定让江社再干五年。
“那是好事呀?”
“我知道为了这五年,江社没少砸钱。不光上交的费用成倍增长,几位局领导大驾不得不拜”总经理边品着酒边说。
五年很快过去了,听说江社不干了。天天出门遛狗或天南海北的旅游。朋友传过话说:“多交钱可以,问题是钱要给,出版局还要给集团派领导,主编呀!书记呀!财务呀!可这些人懂政治,不懂经营。上来就说发行经理挣得太多,要压低折扣。经理们有怨言。这时全国许多大的出版社看准时机,以正式调入,高薪、为诱饵将发行经理招安到自己麾下。
江社可以说在少儿期刊舞台舒展长袖,独领风骚二十年。足矣!
艺术简介:
丁然:资深媒体人,知识型主持人,先后主持了央视、北京电视台访谈、综艺、论坛、晚会类节目。2017年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公益爱心大使》,《世界和平大使》,CCTV《中华母亲》栏目主持人,CCTV《乡村振兴》栏目主持人策划人,北京电视台《BRTV礼赞新时代》活动主持人,九品诗荟创始人,《人人访谈》栏目主持人,中国书画春晚活动主持人,《芳华璀璨》民乐金奖演奏家活动主持人,太平洋电影节组委会成员,亚太区副秘书长等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