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人手机不离手,他们不再喜欢浏览官方媒体提供的固定信息,而是随心所意地对喜欢的内容进行刷屏,网络平台利用算法投其所好,对受众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而良莠不齐的传播载体,给谣言肆行提供了可乘之机。谣言的出现,可能是无意之举,但绝大部分属有意为之,辟谣属于逆向消解影响,费时费力未必立见良效,故要从源头掘断根脉,让其无声无息地消逝,将损失降至最低。
辨明谣言,受众应成先锋。人们无论是被动接收信息,还是主动在网上寻觅信息,心里都要有个预期,即网上信息不可全信,切莫一开始就被人牵着鼻子走。造谣者的居心不同,要注意提防各种陷阱。不要被人当“饵”用,有些谣言人为设置诱饵,目的是骗人上当,让人不知不觉误入其中,直到钱财受损方才知觉;不要被人当“枪”使,有些谣言是为了寻找舆论支持,只说对自己有利的,甚至添油加醋,一味相信可能会成为帮凶;不要被人当“猴”耍,有些谣言制造者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为了穷开心甚至报复社会,故意造谣让人上当,或引发社会混乱,对此需要审慎甄别。
澄清谣言,社会应为权威。谣言的产生轻而易举,一旦扩散会几何级增长,厘清事实固然困难,要消除影响更是难上加难。辟谣贵早、贵巧、贵好,要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鼓励事主成为勇敢的“拨灯芯者”,人们不幸遭遇谣言流言,可能会用沉默保护自己,其实更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也许全盘托出会受攻击、反制,倒不如逐个刺破,让人们在反思中一点点揭开真相;保证机关成为公正的“裁判者”,单位出现谣言,不能只想息事宁人,不从根子里解决问题,只从表面上消除负面影响,要盘根错节细究原委,给外界清晰交代;支持媒体成为冷静的“独白者”,媒体作为旁观者,引导舆论要揪住要害、掐准“七寸”,纵使不为公众一时理解,也要坚持真理。
抵制谣言,法律应当后盾。随着法治社会的推进,依法治谣方兴未艾,正在走上历史的舞台。让法律成为谣言的“终结者”,让证据固定,让事实说话,遵循法定程序,准确发布辟谣信息,让谣言及时定纷止争;让法律成为受害者的“保护神”,对恶意造谣者、谩骂侮辱者、人肉搜索者,追究相关民事甚至刑事责任,挽回名誉消减影响,赔偿物质和精神损失;让法律成为舆论的“风向标”,坚持法律不为舆论左右,始终以事实为据、法律为矩,以公正审判还原事实真相,将恶意炒作者拉入黑名单,对雇佣水军者进行惩戒,净化网络虚拟空间。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