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网络作家网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18001145010
    广告

    〈华胥梦·西湖风骨〉的文本考古与诗学建构 文/朱鸿博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灵根互文 诗剑交辉:〈华胥梦·西湖风骨〉的文本考古与诗学建构 文/朱鸿博拙作《华胥梦·西湖风骨》幸得方家青目,惶恐之余,谨以刍荛之见,略陈创作衷曲,权作引玉之砖。此文不过是在文学传承长河中舀取一勺西湖烟水,映照千古文心,实不敢妄称创见。一、文本考古:时空叠影的叙事策略本文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时空体”叙事结

    灵根互文 诗剑交辉:

    〈华胥梦·西湖风骨〉的文本考古与诗学建构

     

    /鸿博

    杭州 征文.jpg拙作《华胥梦·西湖风骨》幸得方家青目,惶恐之余,谨以刍荛之见,略陈创作衷曲,权作引玉之砖。此文不过是在文学传承长河中舀取一勺西湖烟水,映照千古文心,实不敢妄称创见。

    一、文本考古:时空叠影的叙事策略

    本文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时空体叙事结构。明末清初的风骨名人,华胥国众仙、南齐名妓苏小小、宋代雷峰塔传说与民国五四思潮,通过西湖这个永恒场域产生共振。这种安排并非简单穿越,而是借傅青主洛书九宫飞星之口,暗合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时空压缩概念——正如巴赫金所言:时空体是文学中形式兼内容的一个范畴。雷峰塔砖缝里同时藏着白蛇的泪、许仕林的梦、法海欠下的三文香火钱,正是对历史记忆的物质性隐喻。

    二、文化符码的转译与重生

    文中刻意运用了多重文化符码的转译系统:董小宛的沉香念珠化作青烟凝字,对应着德里达文字学中的痕迹理论;苏小小的食谱恰似巴特所谓的文本欢愉之中国式表达。最值得玩味的是将《新青年》话语体系植入仙侠语境,这种看似荒诞的嫁接,实则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寓言式书写——白娘子若要争取平等,确实不必水漫金山,而该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这种解构与重构,正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实验。

    三、诗学装置与声景建构

    全文隐藏着一个精密的声景系统:柳如是的素扇轻摇声、苏小小团扇开合声、钱塘潮声与《圆圆曲》的吟唱声,共同构成听觉叙事。特别要指出的是七情煞北斗阵的设定,七枚铜钱对应北斗七星,既是道教法术的现实化呈现,也是情感能量符号化的尝试——这点颇似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将情绪转化为可被法术驱遣的实体存在。

    四、灵根诗学的当代意义

    本文最终指向的是灵根诗学的建构尝试。通过华胥国这个理想彼岸与西湖现实此岸的对照,追问的是中国文脉如何在新旧嬗变中保存其精神根系。收幕词中待看新日月,重照旧丹青一句,窃以为不仅是对文化复兴的期许,更是对文学本质的思考:所有创新都必须通过对传统的深度阐释来实现,就像雷峰塔倒掉后,白蛇修炼成仙的传说反而获得新生。

    此文之作,实是怀着对中华文脉的敬畏之心,在古典与现代的隙间寻找一条小径。若能引起读者对传统文化转生问题的些许思考,便是某之大幸了。文中必有疏漏之处,唯望方家不吝斧正,则文学之道,幸甚至哉。

     

    (全文终)

      


    关键词: 西湖,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