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祥非虚构故事:开公司和关公司
作者:杨玉祥 朗诵:丁然
记得大约是1993年,之前开公司,需要挂靠在一家公家单位的下面,用人家的名字,一年到头总要交个几万元,名曰管理费。——其实也没什么管理的。只要交了银子,你赚了或赔了,跟公家单位无关。
不知道从何时起,各郊区县开始请城里人到他们县注册公司。而且税收上还减个百分之三或四。
唐古拉山一支莲,就是那时创办了公司。叫百联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的血液是钱,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买卖。
开始她到金东集团拉纸,是拿着支票取纸,一来二去熟了,就谈成压一张空白支票,到月底看拉了多少纸,填写支票多少钱。这个看似不大的变化,确是质的飞跃。她一个月卖了一千多吨纸,折算下来等于撬动了人家一千多万元。这是典型的金融杠杆原理。
二十多年下来,她赚的钱都在纸上滚着。那天她不干了,把库里的纸一卖,至少也是千万富翁吧!
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早。那时还在疫情前,市里抓环保。印刷厂都得出六环外。不搬的话,给你断电。
搬家说出来轻巧,可损失惨重。——等于厂里着了一次火。
她年底一算账,减去费用和人员工资,等于没有赚钱。印刷厂搬出了市里,业务员要一次账,得跑到廊坊和涿州,油钱和交通费都增加了不少。印刷厂受大环境影响,效益不好就压纸款不结账。赶上印刷厂倒闭,那钱就灰飞烟灭了。
她知道二十年前她等于拿别人的钱做生意,现在是别人拿自己的钱支持着印刷厂摇摇摆摆的局面。
炒股票最重要的不是买,而是卖。公司有创办也有关门。她纵有千般不舍,咬咬牙也得关张大吉。
纸圈的人知道了百联纸业不干了,纷纷打来电话说:“怪可惜的!想当年百联纸业曾经如雷贯耳。光每年养着二十多个人,交的税,也算给国家做贡献了!”
公司从开始运营到注销,整整二十三年,从人的生命的角度,正是辉煌灿烂的时候。无奈只能黯然离场。
后来就赶上了疫情。五年过去了。纸圈的老板接二连三打来电话说:“你咋那么精呢?我们也想关门歇业。可关不了了。那么多应收款要不回来,咋么关呀!一年年的就盼望着少赔点!少赔点!”
唐古拉山一支莲得意的笑!——牛!
她爱在人前人后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但她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关门不干了,一下子账上多了一千多万。做过生意的人想着让这些钱生钱,按照风险均摊的原则,买了理财、股票、基金,也存了定期存款。前几个都差不多支离破碎,只有存款,没有多少利息,可本金还在。
看来创业赚钱难,可守业更难!守业最重要的是克服人的贪心。
她这些事呀,没有好意思和纸圈的人说。
她悟出来她办公司时,是大海涨潮的时候,小小的木板都会借着海浪漂起来。关公司时,是落潮,那些个贝类和海螺,来不急跑,会被留在沙滩上,饱受太阳光的暴晒。
天下的事,没有常胜将军。
艺术简介:
丁然:资深媒体人,知识型主持人,先后主持了央视、北京电视台访谈、综艺、论坛、晚会类节目。2017年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公益爱心大使》,《世界和平大使》,CCTV《中华母亲》栏目主持人,CCTV《乡村振兴》栏目主持人策划人,北京电视台《BRTV礼赞新时代》活动主持人,九品诗荟创始人,《人人访谈》栏目主持人,中国书画春晚活动主持人,《芳华璀璨》民乐金奖演奏家活动主持人,太平洋电影节组委会成员,亚太区副秘书长等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