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网络作家网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18001145010
    广告

    青未了——齐鲁风华见闻录

    2025-08-30 18:34:09

       作者:语言语音艺术总会

    阅读:23265

    评论:0

    举报

    [摘要] 青未了——齐鲁风华见闻录一·泰山汉子泰山岩岩,齐鲁所瞻。巍巍乎如天柱矗立,荡荡乎似青龙蟠桓。其势也,吞云吐雾,接天引地;其神也,镇安四海,泽被八荒。旭日初升时云海翻金,十八盘如天梯垂挂,南天门似琼阙凌霄。秦皇汉武封禅之迹犹存,历代墨客题咏之韵未散。石阶千级,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年轮;松涛万壑,回荡着圣贤

    青未了——齐鲁风华见闻录


    一·泰山汉子


    泰山岩岩,齐鲁所瞻。巍巍乎如天柱矗立,荡荡乎似青龙蟠桓。其势也,吞云吐雾,接天引地;其神也,镇安四海,泽被八荒。


    旭日初升时云海翻金,十八盘如天梯垂挂,南天门似琼阙凌霄。秦皇汉武封禅之迹犹存,历代墨客题咏之韵未散。石阶千级,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年轮;松涛万壑,回荡着圣贤教诲的余音。


    泰山之雄,雄在筋骨峥嵘,更雄在气度恢宏。一如山东汉子,既有仁者乐山的敦厚,又具智者乐水的通达。齐风鲁韵在此交融,化作豪迈大气而又不失端方稳重的独特气质。

    仰观绝顶,但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岂止是山水之胜,更是中华精神之图腾。泰山不言,而天下敬仰;齐鲁文化,因之而厚重悠长。


    二·泉城姑娘


    济南七十二泉,乃天地灵气所钟。趵突三窟迸玉,珍珠万斛跳珠,黑虎泉啸月,金线泉浮光。泉水之妙,在清冽甘醇,更在灵动婉约——恰似山东大姑娘,柔中带刚,灵秀蕴藉。

    清明时节,护城河畔柳烟漫卷。山东美女用泉水点茶,茶香氤氲中讲述娥英二妃泪洒湘竹的传说,眉眼间流转着孝妇河般的柔韧深情。


    盛夏莲开,曲水亭街石阶沁凉。浣衣少女赤足踏青石板,济南官话随波荡漾。


    雪后观泉更有趣。泉眼蒸腾的热气幻化成无数白鹤,少女们穿梭其间,采集梅梢雪水酿冬酒。当月光浸透芙蓉街的青瓦,她们用泉水调墨,在花笺上写就"愿为明湖水,夜夜映星河"的诗句。


    泉城女儿的美,是趵突泉三股水般的清朗坦荡,是珍珠泉串珠涌玉般的玲珑心思。她们用泉水养心,心中便存了天地。


    这般水韵滋养的女子,既有黄河奔流的豪情,又具泉水穿石的坚韧。一城山色半城湖,七十二泉养玉骨。清照词魂今犹在,化作泉声日夜吟。


    三·我与作协鲁二哥同登泰山


    戊戌年谷雨,与作协鲁老二同登泰山。此公年逾花甲,却健步如飞,一柄枣木手杖点得石阶铿然作响。"且慢,"行至中天门,他忽拉住我,"你听这挑夫的号子——"但见十余名赤膊汉子负水泥而上,哼唱的竟是《诗经·鲁颂》的片段。"泰山挑夫自古如此,"鲁二哥拭汗道,"先祖鲁哀公时,他们哼的便是这个调。"


    过云步桥,见一碑刻"重于泰山",鲁二哥忽大笑:"去岁在首博见李敖题此四字,竟不如这个石匠刻得有力!"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保温杯,斟满二盏:"尝尝,用趵突泉水沏的日照青,去年在济南与张炜吃煎饼时捎回来的。"茶汤澄碧,竟真带着几分泉水的甘冽。


    及至南天门,云雾骤开。鲁二哥倚着石栏指点山河:"瞧见那道山脊没?1986年我陪汪曾祺老先生在此,他说泰山像一尊侧卧的罗汉。如今三十年过去,罗汉的衣纹愈发苍劲了。"忽然压低声音:"其实汪老当时说的是'像一锅揭盖的馒头',我给改雅了些。"言毕狡黠一笑,露出两颗镶金的门牙。


    在玉皇顶的茶棚,卖茶大娘认出了鲁二哥:"哟!这不是写《泰山挑夫传》的鲁老师吗?"竟免了茶钱。他掏出钢笔,在茶棚柱子上题了"云海煮茶"四字,笔法遒劲如松根。

    下山时遇雨,我们在经石峪的凉亭避雨。鲁二哥忽然说:"你知道为何泰山石刻多存千年?因这石头里含着石英,雨一淋就愈发晶莹。"说着伸手接雨,"文人墨客总爱说泰山是石头垒成的史诗,要我说,分明是雨水洗亮的日常。"


    暮色中回望泰山,鲁二哥忽然吟起他新得的句子:"十八盘是泰山打的结,结里系着千年的雨雪风霜。"顿了顿又说,"不过下一句还没想好,且留着下次来补。"


    至今每见泰山云雾,便想起那日他枣木手杖叩击石阶的清脆声响,一声声,都似敲在千年文脉的关节上。


    四·我与文旅局齐三姐同游黄河


    谷雨刚过,文旅局的齐三姐突然来电:“黄河水正清,看入海口去?”她开着一辆白色皮卡,车里散着《山东黄河志》和啃了一半的周村烧饼。


    车停东阿古镇,她熟门熟路拐进老巷:“带你看个宝贝。”陈师傅正在熬胶,铜锅里金胶翻涌。“这是我初中同学,”齐三姐笑着拍老人肩膀,“他本来在北京做IT,非要回来继承祖业。”陈师傅擦着手笑:“三姐当年还说我傻,现在天天带人来参观。”阳光透过木窗,照得胶香如雾。


    转到济南段,她神秘兮兮掏出两个矿泉水瓶:“接点泉水回去煮茶!”蹲身时忽惊呼:“哎呦,我的木鱼石杯子落车上了!”原来她随身带着自制茶具,说是用泰山脚下捡的石头打磨的。我们索性坐在堤岸上,用纸杯喝她带的日照绿。她指着对岸的现代建筑群:“瞧见没?齐文化搞创新,鲁文化讲传承——就像这黄河水,看着浑,底下清着呢。”

    最妙是在梁山段,她忽然唱起《好汉歌》,荒腔走板却意气飞扬。几个当地老汉闻声而来,竟与她合唱第二段。原来她去年在此组织过“黄河民歌会”,手机里还存着当时视频:七十三岁的王大爷弹月琴,她跳的秧歌还踩掉了鞋。


    暮色将至时,终于赶到入海口。但见金蓝交汇处,白鹭如雪片纷飞。齐三姐忽然安静下来,从包里取出个旧铁盒:“这是我爷爷当年治黄时带的泥土。”她轻轻撒入河水,忽然眼圈发红:“老爷子临终前还说,要看看黄河清的日子。”


    归途月色如水,她忽然说:“你知道黄河为什么永远向前?不是因为它勇敢,而是因为它舍得转弯。”皮卡车载着一船月光,仿佛也成了黄河的支流。


    至今我书房里还摆着那瓶黄河水,静置后竟分三层:底层沙金,中层水碧,上层浮着细碎月光——恰似那日旅程,沉淀着千年文明,荡漾着人间烟火。


    五·我与子同祭 孟氏宗亲会


    清明晨雾未散,我携子赶赴邹城。十岁的儿子攥着我手问:“爸爸,今天要见孟子的第几代孙?”我正待答话,身后响起温厚笑声:“我七十三代,小朋友还懂字辈,哈哈”转身便见全国孟氏宗亲会总会长孟晓苏先生执伞而立,青衫沾露,恍若从《孟子》章句中走出的儒者。


    祭礼在孟庙举行。我作为主持人方念罢开场词,忽见儿子踮脚轻触“孟母三迁”碑上的刻痕。孟先生俯身笑问:“知道为什么迁了三次吗?”不待回答又自答:“就像你现在学编程又要学书法——你妈妈不就是当代孟母?”众人大笑间,他正色道:“孟母择邻,实为择教。今日诸位带孩子来,便是最好的教化。”


    献爵时忽逢急雨。众人欲避,孟先生却从容展袖:“当年孔子陈蔡受困,弦歌不绝,我等岂惧风雨?”雨打银杏沙沙作响,竟似三千弟子诵书声。我儿子突然举手:“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不是包括下雨天?”稚语引来一片暖笑。


    午后在“邻里食堂”用斋。几位孟氏老人正给孤寡者送餐,九岁的重孙女在一旁用平板记录配送信息。孟先生指道:“看,‘老吾老’用上了大数据。”忽又悄声对我说:“其实孔子最羡慕孟子这点——把仁政从庙堂搬到市井。”他夹起一块煎饼:“譬如这山东大煎饼,卷得起葱酱,也卷得起芯片。”


    最妙是晚间习礼。孩子们穿汉服行冠礼时,无人机悬起LED灯笼,照亮“仁义礼智”四字。我儿子与孟家小孙合作完成“数字家谱”,一个编码,一个誊抄。临别时孟先生赠我儿一方石砚:“孟子学孔子,是照着精神学;你们学经典,要带着手机学——拍下碑文,存进云端,但墨要磨在心上。”


    归途月色满川。儿子忽然说:“我知道为什么孟子叫亚圣了——孔子是泰山,孟子是黄河,一个立着,一个流着。”我惊问谁教的,他眨眨眼:“孟爷爷刚才小声告诉我的。”

    至今书案上供着那日祭文,墨迹间依稀可见雨痕。儿子时来添笔,竟把《孟子》章句与编程代码并抄纸上——传统与现代,本就如仁与义,相生而不相害。


    六·与徐会长胶东寻仙记


    乙巳年初秋,应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徐副会长之邀,同访胶东仙踪。银发如雪的徐老甫下车便道:“咱们此行不论访仙,要寻的是人间烟火里的蓬莱真气。”


    首日抵龙口,徐老竟撇开规划路线,径直奔向港区渔市。“您找徐福遗迹?”我揣测道。他却俯身拾起一片鱿鱼骨:“秦始皇求的是不死药,你看这渔民晒的鱼鲞——才是百姓的长生粮。”忽见老渔民腕间系红绳,他眼睛一亮:“老人家,这可是祭海用的‘平安扣’?”二人竟用当地方言聊起《山海经》中“大人之国”的传说,原来老渔民是当地祭海礼的非遗传承人。


    翌日登蓬莱阁,雾锁丹崖。年轻导游正用全息投影演示海市蜃楼,徐老却从布袋掏出泛黄的《东坡志林》:“且慢,先读这段‘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雾气忽散时,他指著黄渤海分界线感叹:“千年前苏轼见的是幻象,咱们见的却是澄明——传统文化亦当如此,既要雾中寻仙,也要云开见真。”


    最妙是在戚继光故里。徐老忽取出一卷手抄兵法:“这是我从日本觅回的《戚将军兵法》孤本。”当地学者激动难抑,他却淡然道:“文化传承不是供在庙堂,要像戚家军练鸳鸯阵——得排兵布阵,落地生根。”当即决定将复印件赠予当地小学。


    夜宿渔村时,徐老竟与民宿老板娘直播烹鱼。她边撒海盐边唱渔号子,他即兴吟诵《诗经·鲂鱼赪尾》。 viewers 刷屏问(观看直播的观众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提问):“老爷子是网红教授?”他笑答:“不过是个文化老渔夫,网捞的是千年珍珠。”


    离别那日,潮退礁现。徐老忽然赤足踏进滩涂,从岩缝抠出枚斑驳海钱币:“万历年的船货。”又指远处风电群:“你看,老海神换了新帆船。”夕阳中他忽作揖:“徐福若在今天,带去的该是5G基站而非童男女——仙气从来是人间烟火气。”


    归京后收他快递:龙口渔民编的红绳平安扣,附信曰:“文化守望者,当如这绳结——系得住传统,解得开新局。”


    每见案头海币,便想起他那句话:“蓬莱不在云端,在渔民的网眼里,在学人的书卷中,更在寻常百姓的炊烟里。”


    七·齐鲁风华录


    泰山巍巍,黄河泱泱。齐鲁大地上,自然造化与人文精粹相映生辉,共谱华章。


    牡丹天香国色,绽放富贵吉祥;朝天锅鲜香醇厚,蕴藏人间烟火。潍县萝卜脆甜,青岛啤酒甘冽,阿胶滋补养生,这些风物特产无不体现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匠心。


    近年来,山东勇立潮头,传统产业焕发新生,高技术制造业蓬勃兴起,绿色能源装机破亿,从工业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山海相拥的地貌孕育了忠厚守信、热情好客、勇于拼搏的山东儿女,他们既恪守儒家仁义之道,又兼具梁山好汉的豪爽担当。


    齐鲁青未了,风华正当时。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热土,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泰山黄河作证,齐鲁文明必将如牡丹绽放,永远绚烂于神州大地。


    时维乙巳年仲秋,恰逢白露初降,撰此文于 泰山南麓岱宗坊侧之内子书房。


    3986字

    百字简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记者、制片人。北京作家协会

    中国孟氏宗亲会 特邀主持人

    兼 中国评论网华北区副主席、记者 朱鸿博

    以下:中国美食协会文化艺术导师、撰稿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研究专员、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非遗专项)学术协作委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编委会特约撰稿人

    朱鸿博 电话:15646567955

    户名:朱建伟字鸿博

    以下仅仅做背书,可看可不看。

    各种节目晚会主持词、学术演讲稿数百篇 略。各种文化纪录片 略。本职工作。

    中国作家网——张掖·历史的珍藏

    中国作家网——连载《江山美文卷系列》

    54万字 长篇小说《寻宗》已经完成。

    2012年 诗集《圣音者》,古体诗文集。100多首,100句以上古体长诗10首以上,200句以上的长律诗3首。


    即草稿,暂定名《五绝宝藏》,

    发表在中国作家网

    2017年 《满庭芳·颂》不到100字 里面36位开国元勋和将帅的名字,字字函史,字字嵌名,2025国家版权局获得版权。

    《稻香湖》刊物发表《明月山·嫦娥的故乡》

    《中国地名》杂志发表《鹏城·文化之谜》整版《中国地名》是民政系统内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国家级期刊。

    2019年 荣获人人文学网 最佳编剧

    散文长诗《文化解码学的序幕》荣获一等奖 刊物发表 华文出版社

    散文长诗《文字的力量》荣获一等奖 华文出版社 传统文化出版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

    《秋·雨》华文出版刊发被珍藏。

    四川人民出版社《诗意短歌》诗集载作品野花 省级出版社

    2018年 龙兴金海湖 为期创作情境剧 荣获平谷文化馆高度赞扬。



    2021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天地英雄》朗诵版《才子英雄》。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