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生花 无问归程
——黎阳的精神远征与诗意栖居
张永恒
二十年前,《何处是归程》以主人公江正原理想的幻灭叩击一代人心灵的迷惘;十年前,《激情人生》以烈火般的文字点燃千万学子的生命热忱;而今,《无问归程》以山河为纸、步履为墨,给出了更豁达的答案——生命的归程不在终点,而在每一程的绽放。
黎阳的文字始终是一场精神的远征。这位“阳光女作家”以二十年时光淬炼出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在时代洪流中追问生命的本质,在文化长河里打捞精神的原乡。当我们跟随她的笔触穿越时空,那些关于归程的叩问,最终都化作照亮生命的星火。
黎阳用这场横跨时空的文学对话,完成了从“追问归程”到“无问归程”的精神涅槃,也为浮世中焦虑的灵魂提供了一剂良方:以诗意的行走,疗愈存在的虚无。
一、精神三部曲:从迷惘、执着到释然的生命修行
《何处是归程》:迷惘一代的灵魂拷问
小说主人公江正原的挣扎,是上世纪知识分子集体焦虑的缩影。当西学东渐的浪潮冲刷传统堤岸,当物质洪流淹没理想灯塔,他在秦梦的古典坚守与林菲的现代浮华间撕裂 。黎阳以诗化语言解剖这一困境,开放式的结尾诉说着主人公的迷惘:归程何处?而这恰似一代人的无解之问 。
从《何处是归程》到《无问归程》,从虚构叙事小说到诗意行走文学,变的是文本的表达形式,不变的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激情人生》:理想主义的执着宣言
“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这句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箴言,是黎阳对时代的回应 。散文集《激情人生》以“激情”为脊梁,倡导“以儒家的精进之心积极入世,以道家的道法自然淡然出世” 。书中喀纳斯湖的碧波、连云港的阳光、黄鹤楼的月色,皆化为生命的燃料——将委屈升华为不屈,将失意迸发为激情 ;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着,从一时的失意中迸发出一生的激情。
这种既直面现实的残酷,又提供破局的精神为迷途者点燃了火把,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学子,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激情。
这种激情并非转瞬即逝的狂热,而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精神力量。在《激情人生》中,黎阳写道:“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 这与《无问归程》中“归程早已不再是地理坐标的抵达,而是生命在审美体验中的永恒绽放”形成深刻呼应。从青少年时期的迷茫到成熟人生的通透,她始终以激情为舟,在理想与现实的河流中逆流而上。这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正是她作品中最动人的精神内核。
《无问归程》:豁达行者的释然顿悟
新书以“四维书写”重构旅行文学:历史基因、自然灵光、情感顿悟、哲学思辨交织成多维审美空间 。当她在青海湖畔凝视“比海水还要蓝的波,是人与神的徜徉”,迷惘已被升华为“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当她在大理古城触摸无量神佛的传说,那些斑驳的砖石便化作时光的密码,诉说着:“江湖之远,英雄永恒”的生命寓言。激情化作“珍惜当下,审美生活”的静水流深 。三本书恰似精神三重境:追问、燃烧、照亮。
二、诗性革命:当文旅成为文明的对话
从“载道”到“承情”的美学突破
黎阳主张写文章要“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也就是在古人提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上又增添了“承情”。江南秀色,道不尽儿女情长;人间词话,最难诉,情义缤纷。在《无问归程》中,茶卡盐湖的盐晶是“精神溯源的起点”,撒哈拉的沙粒是“东学西渐的星光” 。她让风景成为文明的译码器,使敦煌飞天的袖口流淌出汉唐气韵,塞纳河的咖啡浓香氤氲着徽州墨魂。文旅于此,不再是地理位移,而是让异域的尘埃折射本土文化自信的光芒 。
“阳光之旅”的范式革新
黎阳的诗意行走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之旅” 。书中无论是柔软温情的丽江,风花雪月的大理,神秘梦幻的版纳等等,皆以“肝胆似火、色貌如花”的笔触 ,将旅行转化为心灵疗愈。“那一世,山水共舞红尘过;这一生,白云天边明镜台。树下千般愿,似是故人来。“这种“阳光美学”为文旅产业注入情感价值:当人们在彩云之南看”林花醉了,春秋冬夏“,实则是在光影片刻中实现与自我的和解 。
“移动美术馆”: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信使
“风景是你眼里的名胜,名胜是我心中的风景”,黎阳的创作哲学重塑了游客与景观的关系 。当我们在伦敦的地铁或者撒哈拉沙漠的帐篷中翻开她的书页,朗读她的诗文,那些跨越地理与文明的文字,皆成为“移动的美术馆”,终将化作照亮人生归程的星辰。当她在联合国中文日倡导“让东学西渐”,进行“激情人生”的演讲时,既是对辜鸿铭、林语堂等先贤的致敬,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策略,更是以文字为舟楫,载着中华美学横渡重洋 ——文旅由此升华为文明互鉴的仪式。
从《何处是归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到《激情人生》里“让东学西渐”的文化自觉,再到《无问归程》中“四维书写”的宏大叙事,黎阳始终以文字为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在这个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她的作品不仅是个人精神的远征录,更是一部文明对话的启示录。
三、归程即启程:在步履中诗意栖居
从《何处是归程》的“长亭更短亭”,到《激情人生》的“以火淬魂”,再到《无问归程》的“等风来” ,黎阳用二十年完成了一场壮丽的精神远征。如果说《激情人生》是理想主义者的《英雄交响曲 》,新书《无问归程》便是行吟者的《田园 》——答案不在终点的标牌下,而在行走时扬起的尘光里 。
站在时代的渡口回望,黎阳的创作轨迹恰似一条蜿蜒的河流,从《何处是归程》的迷惘与挣扎,到《激情人生》的炽热与执着,最终在《无问归程》中汇入浩瀚的精神海洋。她用文字告诉我们:真正的归程不在远方,而在内心的澄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抵达,而在于行走的姿态。当我们合上《无问归程》这本书时,那些关于历史、自然与生命的哲思,依然在灵魂深处激荡——这,或许就是文学最永恒的力量。
当她写下“也许,下一站就是归程”时 ,实则是将生命活成最动人的诗行。
“陵迁谷变,斗转星移。一路走来,一路追寻。或者,应当无问归程。“也许,步履生花处,即是归程。
山河为证,此心光明。
作者简介:张永恒,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主编。出版有《奥运中国》、《泊客无界》等著作。
黎阳新书《无问归程》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