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们,合——眼——吧!
杨玉祥
六十年代末期,公社组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村里演出。民国时期建的戏台前早早的就坐满了人,等着看演出(红灯记)现代样板戏。
晚上演出要有光,大队长站在一个木凳子上,面对下面众人,伸出双手,高高举起来,托举着一盏明晃晃的汽灯。还差一点点就挂上去了,他往起翘了翘脚。肚子自然洼了下去,突然他穿着免裆裤系的麻绳松了。肥肥的棉裤一下子脱落到膝盖上,队长立刻感觉肚子下面凉嗖嗖的。
那时村里不讲究穿内裤或者叫短裤。大姑娘、小媳妇也如此,为啥?穷呗!大家认为穿内裤太奢侈,为了省衣服,夏天男人光膀子,女村民四十岁一过,也不穿上衣了,光着膀子在院子里外晃来晃去,两个乳房走起路来一悠一悠。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生活富裕了,这光景就见不到了。
戏台前坐的都是大姑娘、小媳妇、大妈、大娘,见这情景,木呆呆傻傻地看着,说话声一下子停止了。
队长也僵在那里了,一动不动。把灯扔下,腾出来双手提起免裆裤。可那汽灯掉地上不就摔坏了。那可是当时村里的贵重物品,而且仅此一盏。摔坏了演出就无法进行。紧急时刻,他大声冲几百个村民大喊一声:“老乡们,合——眼——吧——!”
然后顶着风寒,又翘起脚来,把汽灯稳稳当当挂在大戏台顶上,这才腾出来双手,提起棉裤,重新用麻绳把棉裤系得死死的,才涨红着脸从凳子上下来。
戏台下先是爆发一阵哈哈大笑,和小伙子把手放在嘴里发出的一声尖似一声的哨声。接着响起热烈的掌声,遮住笑声和哨声。
从此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会有人学着队长的语调喊:“老乡们!合——眼——吧——!”
逢到这时,众人就都开心地大笑,只有队长涨红着脸,耷拉着脑袋,生气也不是,骂人也不是。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