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祥非虚构故事:《艳阳天》、《金光大道》作者浩然的其人其事(二)
杨玉祥
浩然的声名仿佛横空出世,传遍大江南北。七十年代初,忽然江青召唤,他心中一沉,来到中南海小型电影厅。
文艺界唱戏的,跳舞的,谱曲的,正围着江青周围,众星捧月。他就悄悄躲在远方角落,坐在一把椅子上,默无声息,直到江青喊:“浩然来了没有?”他才上前答:“来……了!”
“你家离这里远了点,我想给你在中南海边上,安排一套四合院。这样谈工作方便。”
众人的眼光一起看向浩然。似乎在说:“还不上前谢恩!这等好事我们都没有。”
浩然却慌忙地说:“不用!不用!”
第二天,国务院管理局的人找到浩然,让他看房并搬家。他断然拒绝说:“谢谢领导好意,房子还是让给别人住吧!”这举动让管理局的人很是诧异,给四合院还不住的人,他可是头一号!
江青让浩然当文化部部长,他以怕耽误写作为名婉拒,这让许多人说他傻。也有些人见浩然通天,就写了给江青的效忠信托他。浩然没有往上送,这种溜须拍马的事他做不出来。就是这种远离政治的想法,文革中活跃分子纷纷进了监狱,浩然却独善其身。当然写效忠信的人也平安无事。
浩然任东方少年杂志社主编时,有两个临时工作人员,但只能转正一个。条件都一样,都是创刊时就来了,工作都认真。一个是将军的女儿,一个是工人的女儿。二者选其一。
在社委会上,浩然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你——老罗,是工人的儿子。咱们不能让工人的孩子吃亏。”
工人的孩子顺利转正,将军的女儿黯然辞职。
这件事有人也说浩然傻。
一次开车送浩然回三河县。刚入三河县地界不久,就被警察拦下来,说车超速了,要罚款。司机嫌罚款多了点,不给。警察就把驾照扣了。司机师傅一脸委屈,想让浩然下车亮出身份。警察一听浩然大名,肯定放行。
浩然摆摆手,示意司机上车。
到了浩然的住处,浩然拿起电话打到县委书记办公室。
不大一会,那交警满头大汗跑进来,点头哈腰赔不是说:“浩然老师,您是我崇拜的大人物。《艳阳天》《金光大道》我都看过。没有想到,我扣了您的司机的驾照,有眼无珠呀!”说完一连三鞠躬,下巴紧张的都在抖。
浩然拍拍警察肩膀,示意此事过去了。
浩然一直有抽烟的嗜好,尤其写作的时候。一次在编辑部对面的鸿宾楼,请常在杂志上做广告的客户。浩然点燃一支烟,说起他常年深入村、镇、县体验生活,发现这三级领导腐败厉害,如果排队,隔一个人抓一个人,没有冤案。这种社会现状,身为农民作家他要写出来,要直面现实。
这时候的文坛刮起一股风,说文革时期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这一个作家,是浩然。字里行间,把他归到“四人帮”一类,浩然奋起反击,说自己对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作品不后悔。在这至暗时刻,浩然宣布戒烟。大家不相信,抽了一辈子烟,那能说戒能戒掉的。可浩然真是再没有抽一支烟!
最让浩然气愤的是,斥责他最厉害的人,恰恰是写效忠信,让他送给江青的人。浩然指着家中的保险柜说:“那些信,还在保险柜放着。假如我把这些信公布出来,看他们还有没有脸做人。可我有做人底线,不能这么做呀!”
这些话传到外面,那些批判者顿时失声。
可那段经历,气得浩然患了脑梗,住进东方医院。疾病折磨他五年,大家去看他,半责怪半安慰说:“您对自己的身体太不当一回事了,拼命写呀!写呀!这怎么行呀!”
浩然拉着来看他的领导和同志的手,久久不放,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还有许多要写的东西没有完成,怎能不遗憾地流泪呀!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