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网络作家网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18001145010
    广告

    走近高占祥(四)

    2025-08-26 12:14:54

       作者:作家头条

    阅读:6757

    评论:0

    举报

    [摘要] 走近高占祥(四)郑建山七高占祥还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探讨,从而写出《文化力》一书。他认为,文化是第二个太阳。文化不仅是静态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知道,高占祥是从童工当部长的,他的曲折而丰富的人生历炼,及勤奋好学造就了他在文化的不同品种和层面,都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文化力”一词

    走近高占祥(四)

    郑建山



    高占祥还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探讨,从而写出《文化力》一书。他认为,文化是第二个太阳。文化不仅是静态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我们知道,高占祥是从童工当部长的,他的曲折而丰富的人生历炼,及勤奋好学造就了他在文化的不同品种和层面,都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文化力”一词的提出,更让他在文化学术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这种力有别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的将文化之力称之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那么,什么叫文化力呢?难道您是大学生或是博士生,您就有文化力了吗?可您一到实践工作中,连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都写不了,您怎么算有文化力呢?只有你学到了这种文化,并把这个文化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乃至科研,以及经济建设当中去,把它变成一种力量,用这种力量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才能说您有文化力。也就是咱们说的“知行合一”吧?比如说仁义礼智信,这“信”就是诚实守信,现在人们都在讲,要讲信用,这是什么呢——文化,但是他光讲不做,他产生不了这种信用力。只有他既讲又做,成为他的行动,成为他的力量,成为他的一种公信力,人们愿意跟他合作,这样他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所以有的人有文化没有文化力,满腹经纶,但是不敢说真话;满腹经纶,不敢坚持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满肚子点子不敢出,怕担责任,这样的人他的文化埋在他的心里,这样不就是有文化而没有文化力吗?  

    文化力是文化对人类自身、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其本质在于通过语言、历史、心理等层面实现自我转化。“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又是硬实力的先导”;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中的基础。  文化力通过激发精神力、道德力,为创新提供灵魂支撑,是推动科学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演进,成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竞争力。   高占祥倡导将文化转化为文化力,提出“文化孵化力”“文化安全力”等概念,强调通过教育、文化产业等具体途径实现文化力的提升。  文化力是创新的灵魂,通过鲜活的文化、奋发的精神力推动社会进步。高占祥呼吁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文化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高占祥的文化力理论以文化对人的内在转化为核心,强调其在国家软实力、 社会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通过教育、文化产业等实践路径实现文化力的提升。

    《文化力》的出版,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他去演讲,在演讲中,他幽默地对比中美文化底蕴与影响力的差距,称中国虽有五千年文化,美国只有250年,但在“文化力”的全球竞争中仍落后于美国,引发了听众的深思。澳大利亚学者见到了这本书,开了一次研讨会,研究文化力与和谐世界的专题。

    《文化力》一书也引起了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强烈共鸣。两人围绕“文化力”展开了对话,并在日本《潮》杂志连载,甚至被贴在地铁站内广泛传播。是啊,文化是无孔不入的,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光明,哪里没文化哪里就有野蛮,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文化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太阳照耀到的地方才有光明,池田大作评价高占祥“文化是第二个太阳”,这个比喻“太精彩了”。人类如果没有太阳,花呀、果呀,什么都没有,这人类要没有太阳,同样就像植物一样会枯萎的。池田大作认为,文化力具有时代意义,是当今社会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关键所在,文化力具有世界意义,是联结整个地球的纽带。二人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深入人心探讨,谈论“文化力”的著作《联结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一书,更是将“文化力”这一话题,推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刻的层面。

    是啊,文化力存在于政治、经济,艺术等一切事物的根底,民族复兴、文化先行,文化领航、事业辉煌。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而实现这融合,协调理念的基础,非文化力不可,朝向新的百年,要着手于“人”的复兴。所以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主要不是文化,主要缺的是文化力,从历史上看,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典型的文化先导力,它不是说先从经济开始,它是先从思想认识,文化、艺术、建筑,然后跟科技、蒸汽机一结合,使得欧洲整个的这个逐渐地繁荣。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灵魂,是推动我们社会前进的牵引力,是永恒的驱动力,我们要用它来推动工作、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以文“化”人,以人为本,有了高素质的人,中国未来还会有更辉煌的发展。

    正是基于对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文化力方面竞争不过,还不到250年历史的美国,高占祥充满了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因此,他把目光瞄到孩子们身上。他用2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和创作了数本启蒙读物。解放前孩童有启蒙读物,解放后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为此而苦闷,决心为孩子写几本既有传统美德又体现时代精神,既适应改革开放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新国学启蒙读物。他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写出了《人生宝典》和《处世歌诀》;又用近十年的时间写出了《新三字经》《新弟子规》 《新千字文》(与赵缺合著)、《新小儿语》《警世贤文》等蒙学读物,形成新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启蒙励志读物。 


    《人生宝典》,60万字,是一部关于人生修养与道德伦理的经典著作,自200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来,广受好评,被誉为“人生修养的百科全书”。全书包含250篇人生修养随笔,每篇以四字短语为题,如《修身正心》《志当高远》《清廉自守》《见义勇为》等,串联起来可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生修养“千字文”。《自我完善》《自我控制》《自我净化》等,强调了个人的内在修养。《乐业敬业》《公德必遵》《仗义执言》等,倡导社会责任与职业操守。《养亲必敬》《手足情深》弘扬孝悌与家庭和谐。《清廉自守》《公正无私》《力戒傲慢》这不就是针对我们的干部群体吗?

    此书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道德需求,强调个人道德完善的同时,也注重社会责任。如《舍己为群》《为国为民》等篇章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书中不仅有理论阐述,还结合生动事例,使道德教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国学大师季羡林、文化学者等均高度评价该书,认为其是“对干部和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人生宝典》是一部兼具有传统智慧与现代价值是道德修养指南,既适合个人修身养性,也可作为社会道德教育的参考书。其核心理念——通过自我完善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曾九次再版,并被美国图书馆收藏,影响力深远。

    高占祥觉得《人生宝典》这书太厚了,不利于儿童学习。他又历时数年,研读《弟子规》《千字文》等40余部典籍,撰写了万余笔记,41次易稿,1416字浓缩了其140万字人生箴言的精髓。这就是《新三字经》。

    《新三字经》全文236句,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以白话文取代文言,通俗易懂。如:“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每句都配详细注解与核心概念提示,附录收录章炳麟增订版《三字经》供对照。强调“教之道,德为先”……以孝悌、诚信、谦虚为核心。提倡勤奋与实践结合,引用“锥刺股”“磨铁杵”等典故,提出了“学无涯”“不停步”。

    在社会关系上:主张“待人宽,律己严”融合了传统义利观与现代协作精神。并由“爱家”推及到“爱国”,呼应了“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思想。

    传统与现代融合,继承精华,保留历史典故(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和修身逻辑。引入“倡和谐。民所望”“精神力,紫气豪”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强调个人与国家的统一。针对目前教育状况,提出“全发展,莫偏废”。主张文化、体育、美育并重。这些思想,不正是我们孩子们所缺失的吗?

    该书在艺术设计上,也很有特色,书中穿插高占祥创作的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和审美价值。这当然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学大师文怀沙誉为“启蒙小书,人生哲学大书”;媒体称其“现代白话三字经”“和谐社会三字经”,凸显其在文化启蒙与道德重建中的标杆意义。并被改编为音乐专辑《古经新唱》以rap/戏曲(京剧、越剧)、合唱等形式演绎,通过童声传播,增强了感染力。进入校园后,以朗诵、京剧、歌舞等形式普及、并被翻译为英、日、韩等多国语言。


    《新三字经》以经典形式承载当代精神,通过音乐、艺术、教育等多种渠道活化传统,成为连接文化根脉与现代社会的桥梁。正如高占祥所言:“我们要找到根,找到魂,结合新时代发扬。”

    《新三字经》既是传统蒙学的现代转译,也是高占祥对文化复兴的实践。它以“三字”之简称承载“修身齐家治国”之重,以道德教育提供了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活力的范本,其核心价值在于:在文化寻根中重塑精神坐标,于简洁的韵律里传播永恒的智慧。


    高占祥的《新千字文》是与赵缺合作创作的一部现代骈体文体韵文作品,它以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概括中华五千年历史、思想及文学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全书采用工整的对偶句(骈句)贯穿全文,比传统的《千字文》更严谨,对仗更为精妙。格律以宋韵为基础,兼顾古今音韵,朗朗上口,平仄相对。内容涵盖广泛:从远古神话,到近现代历史,涵盖了政治、文化、哲学、文学等方面,如“女宜立业,男亦入厨”体现了现代思想。该书分为三部分:历史(1——6节)文化(7——10节)、总结(11节)。思想新颖,注释详尽,雅俗共赏。全文1000字无一重复,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版本,均遵循这一规则,您想想,这得需要多大的难度。

    该书2010年由昆仑出版社出版,2012年庞中华推出硬笔字帖版本。

    《新千字文》被视为传统《千字文》的现代创新,它在文学技巧和思想深度均有突破。


    《新弟子规》是高占祥历时多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调查和访谈,易稿30多次才完成的韵文作品。计116句,1392字。核心内容涵盖孝道、礼仪、诚信勤学等主题。具体说包括“孝而仁”“礼而美”“诚而通”“谨而锐”“宽而和”“谦而贵”“学而明”“勤而慧”等八个方面,强调德行为基,实践为本。

    该书在秉承传统《弟子规》形式的基础上,再一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讲解了新时代的弟子为人处世、成才立业之道。 全书分“朗诵篇”和“注释篇”两部分,体现了四个完美的结合: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中国教育弟子的良训与外国教育弟子的良训结合起来;将“可读性”与“可行性”结合起来;将“守规矩”与“扬个性”结合起来。人大出版社还为《新弟子规》专门配备了学生版,依据儿童接受知识的特点,设置了两个虚拟的主人公;书中每讲都设置了“故事会”、“书声朗朗”、“延伸阅读”、“请你思考”、“读一读,写一写”、“精彩回眸”等栏目,集中凸显了工具性、人文性和趣味性。该书将传统文化用鲜活的形式加以表达,指导青少年如何去生活、学习,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必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作用。

     高占祥的《新小儿语》是其“阳光与少年”启蒙教育丛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旨在通过现代语言和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新小儿语》参照明代吕得胜《小儿语》的六言句式,每四句为一段,语言简洁押韵,易于诵读和记忆。书中融入了高占祥的教育思考,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涵盖“小儿篇”“父母篇”“学校篇”“社会篇”等内容。该丛书还包括《新三字经》《新弟子规》《处世歌诀》《警世贤文》,面向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阳光少年”。


    《新小儿语》主要针对4-6岁儿童,强调行为规范与道德启蒙。2019年,该书还被创作成46米长的书法长卷,以折页形式收录于《高占祥文艺集》展现文化传承的的创意形式。


    高占祥的《处世歌诀》是一部以传统道德修养为核心,其面向青少年和广大读者的启蒙教育作品。主要内容是:强调“修身正心,志在高远”,倡导通过自我修养提高品德,树立远大志向。倡导“清廉自守,戒奢节俭”“光明磊落,衾影无惭”等价值观。鼓励“求知善读,切莫偷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反对懈怠。“珍惜光阴,惜取少年”提醒青少年珍惜时间,努力进取。为人处世,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嫉恶从善”弘扬正气,抵制不良风气。“无欲则刚,正气浩然”,强调去除私欲,保持正直品德。书中附有大量历史典故,如“强项令”、董宣、包拯惩恶、晏子使楚等,以增强可读性和教育意义。

    作为“‘阳光与少年’启蒙教育丛书”之一,该书结合现代价值观,旨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高占祥的《处世歌诀》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既传承中华美德,又符合当代社会需求,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和实用性的道德教育读物。


    高占祥的《警世贤文》是其道德修养与处世哲学的代表作之一。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贤文(如《增广贤文》)的通俗性、韵律化表达,同时融入现代价值观。该书与《处世歌诀》合集出版。旨在为当代人提供立身、立言、立行的新指引。

    《警世贤文》以韵文、格言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朗朗上口,如“修身正心,志当高远”“激浊扬清,嫉恶从善”等,便于传播与记忆。每句配注解与历史故事:如用东汉“强项令”的典故诠释“无欲则刚,正气浩然”强调坚守正气的勇气。

    在思想上融合儒家伦理(如“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家智慧(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及民间谚语,形成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适用性的道德准则。提出“良心是人身优于禽兽的地方”,将良知视为人性的核心。

    在核心理念与道德规范上要志向高远:“志不渝,永向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持之以恒。要清廉自守“戒奢节俭”,批判贪逸丧志,警示“贪大财,易丧命”。提倡“衾影无惭”(问心无愧),做到“暮夜有四知,畏己不畏人”。孝道为本:继承“羊跪乳,乌反哺”的自然伦理,要求“父母在,儿孙福”。呼吁“嫉恶从善”“见义勇为”,反对“玩火者自焚”的短视行为。主张和谐共生:“兼相爱,交相利”“和为贵,和则兴”,强调家庭、社会、民族团结。要“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提倡“良言出,冬亦温”,反对“恶语吐,箭穿心”;学会“会说话”与“说好话”“宽可容人,不容人者无亲”。

    要惜时奋进:警示“光阴迫,惜时间”;以“路是弓,人是箭”喻人生冲刺。戒骄戒躁:“骄傲致人于死命”,提倡“胜必谦”。

    知行合一:“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而毁于惰。这些不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奇缺的吗?

    高占祥认为文化需要“鲜活”而非凝固,其作品通过现代语言激活传统道德,呼应其“文化力是创新灵魂”的理念。并针对社会物质化浪潮,重申“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要以文化力提振民族精神。

    个人与时代的共振:呼吁在快速变迁中坚守“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初心,以“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胸怀投身民族复兴。

    《警世贤文》不仅是高占祥对中华伦理的现代诠释,更是其毕生倡导“文化强国”思想的缩影。书中强调的良心、责任、和谐等理念,与其提出的“五讲四美”“德艺双馨”等时代命题一脉相承,为个体立身与社会进步提供了兼具温度与力度的精神坐标。

    “阳光与少年”启蒙教育丛书包括《新三字经》《新弟子规》《新小儿语》《处世歌诀》《警世贤文》等蒙学读物,形成了新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地面向青少年的启蒙励志读物。填补了一项被人们所忽视的的一项空白,它必然滋润着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2007年,高占祥从中华文化促进会退休。退休了,您该歇歇了吧?哪能啊?好家伙,他比以前更忙了。

    是啊,以前要种好“责任田”,现在要经营好“自留地”。我想,他的自留地大概有两块吧!一是进行文艺创作。建立自己创作室,进行文艺创作;这些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了,不再赘述,另一个就是他的慈善事业了……他创立“北京高占祥文化基金会”,负责朝霞工程和山花工程。朝霞工程,是帮助西部2000名上学有困难的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山花工程,是支持井冈山、沂蒙山等10座大山里1000名孩子上学。嘿,您以为“这工程”是那么好玩的吗?得需要钱呢!真金白银啊!那位说了,高占祥是堂堂的副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国家正部级干部,他要点儿钱,还不容易吗?

    您以为呢,现在挣点钱是多么不容易?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甭说部长了,就是国家主席来了,您也没辙啊!没办法,得学会跟人说好话了。 逢人就宣传,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没力的出主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以前的高占祥虽然没有什么架子,但总还有些文人的清高。为了慈善,他变了,他学会了看人脸色说话。开始公益活动。他戏称自己为高级乞丐,为了“山花工程”“朝霞工程”等公益项目募款时“东讨西要”“上蹿下跳”。甚至放话:“为了孩子们,我愿意当孙子”。他总结慈善要有 “三皮精神”: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笑称这是要饭的基本功。这种接地气自黑式的幽默,反而拉近了 与捐赠者的距离,成为他筹款的独特标签。


    他还送给自己一副对联,“走遍天涯海角,阅尽人间脸色”。是啊,人家捐钱了,怎么也得给人家点好处吧!咱们总不能一锤子买卖啊?能不能给人家减点税呢?有一次 他为了给捐赠的企业减点税,去找当地的税务局。找局长,局长不出来。找副局长,副局长不出来。高占祥就寻思着,那处长总该出来了吧。谁想,处长也不出来;最后出来个副处长,黑着脸说,不行。您想想,一个堂堂文化部长、闻名全国的艺术大家,怎么能受这种屈辱? 秘书很是恼火,这叫什么事啊?狗眼看人低。您说您也是爷爷辈的人了,反而给那些小辈人低三下四,您这是何苦呢?高占祥好像不大在乎,倒还有了心得:现在做的事业是为了孙子辈的将来,“给孙子当‘孙子’,我愿意”。高占祥说,现在公益事业的制度不完善,支持者不能名利双收。弄不好还闹了“一身骚”,您说,谁愿意捐呢?

    怎么办呢?那也得搞啊!高占祥不是大亨,他是个大艺术家。作品有很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咱们就用书画作品“换钱”。“书画就是我的行善资本”。不是吗?

    慈善的事业还算顺利,高占祥送出多少书画作品呢?谁也说不清。他的为人,他的知名度,他的书画作品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谁能不愿意呢?当然,也有失灵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跟高占祥要80套书、10幅书法作品。他说回家乡帮高占祥找10个企业家给孩子们捐钱。高占祥很开心,先把80套书寄过去。寄书法作品的时候,秘书劝他留个心眼,咱们先寄5幅吧,以后要是找不到人呢?高占祥非常不高兴,我们想让别人慷慨,就要自己先慷慨,不是吗?结果书法作品寄出去之后,对方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还有一次,一个企业让他写幅龙字,说可以给学生捐助。他写了让人送过去,可企业反悔了,说没钱。对这些,高占祥也没辙了,个人吃点亏就吃点亏吧,本来就是慈善事业,人家说没钱,还能怎么办呢。     

    后来,高占祥也“学鬼”了,不是很多企业都想请他参加活动吗?开始他实在不愿意参加,后来一想,这不也是一个募捐之道吗?去!只要邀请的活动合法就可以去。但您企业也得出点儿血吧!您必须拿出6万块钱资助10个学生 。“钱我不经手,直接给基金会”。我就负责捧场。有一次在慈善活动中,高占祥为了募捐到更多的钱,写书法写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2009年,他的书法《和平颂》和摄影《和平鸽》随神州六号飞入太空。返航后,他火速举办艺术展,将作品拍卖所得全数捐给了“朝霞工程”,并打趣:“我的字画上过天,现在下凡做慈善,得加钱”


    同时他为老区孩子义卖书法长卷《新三字经》,当场筹款30万元。有趣的是,一次活动他挥毫题字“善”,却因围观者者太多,墨迹未干就被粉丝抢走。他调侃“这字卖亏了,下次得收围观费”

    2018年,他推动成立“心灵呼唤残疾人演艺事业养林专项基金”画家王林(养林)创作30米禅意长卷《得大自在》,画中30位人物栩栩如生。高占祥灵机一动,将其纳入基金会专项拍卖。画作徐徐展开时全场震撼。养林当场宣布“这幅画拍卖所得数十万,全部捐给残疾人艺术团”——您看看,仅凭一幅画,就为“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撬动了大笔资金,这不就是“空手套善款”吗?在“养林专项基金”成立现场,高占祥突然宣布开拍纪实电影《团长妈妈》,讲述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崔莹的故事。媒体追问资金来源时,他狡黠一笑:“刚捐的画款还没焐热,正好‘挪用’这叫公益产业链闭环。

    2019年天津一场旗袍文化庆典上,高占祥基金会突然宣布成立“旗袍文化专项基金”。现场既有传统的旗袍走秀,又有基金会副理事长郭徽授牌的严肃仪式,更嘉奖了三位“文化大使”——其中唐紫琪女士既是旗袍联合会的创始人,也是资金主要捐资人。这种文化搭台,慈善唱戏的混搭风,让高雅艺术与草根公益完美融合,这种跨界支持旗袍文化引发了热议。通过旗袍展演、公益庆典等活动,吸引中老年女性参与,推动“魅力女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五年计划。

    高占祥参与发起“健康快乐音乐送光明慈善演唱会”,他把老部长也动员起来,召集十多位退休部长登台演唱,为贫困白内障患者筹款。财政部原副部长项怀诚坦言压力很大,因紧张常忘歌词;国防科委原部长刘积斌患癌仍登台演唱《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前医生刚从他胸腔抽出1000毫升积液;多位部长携孙辈同台;黄杰夫带3岁孙子合唱,展现“慈善家风”。退休部长们参加活动自负车费、餐费,坚持不领补贴。捐助的善款也非常透明,每笔款项对具体患者姓名、住址及手术照片,企业捐20万元即获100名患者的完整救治档案。

    2019年,基金会联合教育机构发起“共建山区儿童图书馆”项目,为重庆鲁能巴蜀小学3000名学生捐助万余册;每本书附上手写祝福卡;您知道,这对孩子们是多大的鼓励?专项基金发起方“小码王”发挥科技特长,为4000所中小学免费提供编程课程,将“科技+公益”玩出新花样,助山区孩子脱贫。您看,这不就是妥妥的文化捐助吗?

    高占祥幼年因家贫只读过五年书,当排字工时错字频出被嘲“错字大王”。成名后,他以此为梗编写《新三字经》,书中自嘲黑历史“昔年错字羞满面,今朝贤文赠少年”。2020年,高占祥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亲自回信鼓励参与“阳光少年”活动的孩子。河南汝南师范附小的小学生王子墨收到他的回信后,全班沸腾。基金会副秘书长专程到校宣读信件,并赠送了高占祥签名的《新弟子规》《处世歌诀》等书。这种“部长级笔友”的关怀,让偏远县城的孩子们激动不已,纷纷立志“做新时代好少年”。至于王子墨写信说他的字写得不好时,87岁的高占祥在回信中说:“你写的字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2020年“六一”前夕,高占祥基金会联合金质奖飞行员王军,在河南汝南县多所小学开展航空科普活动。王军回到自己的母校康店小学,在操场上手把手教孩子们飞手抛飞机,还分享自己从农村娃到飞行员的逆袭故事。更妙的是,活动结合高占祥的《新三字经》赠书,让科技与传统文化“齐飞”,孩子们一边学航天知识,一边诵道德经典,欢声笑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做朝霞工程时,高占祥坚持要把被捐助的2000个孩子的照片印成画册。他认为公益事业要让捐助者心明眼亮,“这些孩子是被好心人托起的,谁托起的要给人家记笔账”。因为孩子的照片主要是高占祥拍的,有人就说高占祥肯定借此得了一大笔稿费,告到有关部门,劝他别印了。高占祥急了―――我免费提供照片,印出来给支持者和家长看,非印不可。 “我步步走在路中央,不怕被人放冷枪”

    其实,早在1994年,高占祥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时,就在山西娄烦县和静乐县认领了23个孩子。每年六一、春节,他都要给他们写信、寄钱和衣物。有时候过春节,高占祥会接一些孩子来北京。孩子们带着大枣、鞋垫到高占祥家。高占祥和他们盘腿坐着聊天,孩子拿过高占祥的鞋就把鞋垫往里塞。 1996年,14岁的高国华听说高占祥到静乐县,就把自己的经历写在一张纸上,找到了高副部长。 “我说以后想去北京,想好好搞音乐”。高占祥听了之后,给她写了自己家里的地址和电话,上面有鼓励她的话,并且告诉她“来北京之后找我”。 高国华说,她把这张纸视如珍宝,装在一个瓶子里,用塑料袋封上,埋在院子里,隔段时间都会挖出来看看。 1999年,她来到了北京,找到高副部长,想一边打工,一边考大学,“副部长不乐意,他说又要找工作,又要学习,你吃不消”,给了她一年的生活费,让她专心考学。 2002年,高国华考上了青岛大学,她至今记得高副部长听了这个消息后说,“你是个有心的好孩子”。 他还希望每座大山找一家三代人做代表,请他们到北京,让国家领导人见见他们  高占祥对这些孩子的好,常常让自家的孩子不理解,有时候难免向他的老伴告状。高占祥就对他们说,你们比山里的穷孩子强多了。 他也从来没有算过在这些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钱,他说算不清。有人质疑,他捐助的钱从哪里来。“我的稿费,我自己挣的”,高占祥回答的也不含糊。  这几年从事公益事业,让高占祥有很多感慨。他说在中国,很多公益事业大家都会看钱的数额。其实有的人钱数不多,来的不容易,而且一心一意扑在公益事业上面,那才是真正的慈善家。而对于真正的慈善家,政策支持太少、太保守,而且缺乏制度的支持,这样往往让募捐者落入尴尬的境地。     

    高占祥的慈善事业充满了“人情味”与“创意感”,从部长合唱团到书画义卖,从山区图书馆到旗袍文化,他将公益转化为一场场全民参与的生命礼赞,印证其名言“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无上荣光”。

    高占祥的慈善事业是将文化人的创意与慈善家的热忱结合,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化解了公益的沉重感,真正实践了他那句名言——“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心与心的对话”。

    高占祥认为,人的一生有3万天,一是学习准备阶段,二是施展才华阶段,三是总结升华阶段。生命进入倒记时,要珍惜每一天,做自己想办的事。

    2016年,高占祥向北京通州区图书馆捐赠个人著作69种、130册。涵盖了《高占祥文艺集》等作品。这些作品使我写高占祥时得到很大的益处。


    2006年通州档案馆创建了“高占祥文库”,系统收藏了高占祥文化艺术档案资料。他将自己的大量手稿书籍书画等作品及证书奖章等捐给了档案馆。高占祥文库以“人格教育”为主线,整合其著作、艺术创作及档案实物,既是通州文化地标,亦是研究中国当代文艺政策与地方名人的重要资源库。与“刘绍棠文库”、“王梓夫文库”“张源艺术馆”“面人汤艺术馆”“雷峰文献资料展”并称为六大文库。它成为著名的“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12月9日高占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高占祥从童工到部长,他的曲折的经历,我们看到了;高占祥从工人成为大艺术家的成功逆袭,我们也看到了。那么,高占祥到底是什么人呢!我忽然想起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的一段话:“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高占祥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假如我明天死去/心里定会热恋的焦急/仅拥有最后一个黎明/我怎能不万分地珍惜/哪怕是千分之一秒啊/也不能让它白白溜去。假如我明天死去/含情的双眼不会合闭/多看几眼祖国的蓝天,多瞧几眼金色的大地/愿我的身躯化为春泥,让祖国的花园更美丽。……”——高占祥

    2025年8月17日草于三元村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