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研汇荐文:东来《借船出海,中国文学的必由之路》

借船出海,中国文学的必由之路
东 来
这次由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中国作家与全球翻译家国际工作坊”对话交流活动虽然圆满落幕了,但对话交流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却像水中扔下的鹅卵石,产生了一圈圈涟漪,正渐渐蔓延开来,逐步扩大。它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我在座谈发言中说,中国作家群体始终致力于书写兼具民族特质与人类共通性的作品,期待通过本次工作坊,与翻译家共同探索“中国叙事”的国际表达范式,让扎根中国大地的创作获得更广阔的文化共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家肩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
文学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所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着自己伟大的文学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到唐宋时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众多的著名诗人;从“四大名著”到莫言、残雪,中国有众多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中国文学为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做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容忽视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没有真正走出去,没有被世界所熟悉知道,特别是中国独特的汉语语言,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语言结构有着天壤之别,这对我们的与世界的文学交流与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世界民族文学之林需要栽种中国文学之树,中国文学之树需要进入世界文学之林。这些年来,世界与中国众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个问题。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世界文学要引进来,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上的中外共识。
这次作家与翻译家的对话交流,让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学与出版的现状与走向,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解相关资讯,与国外著名翻译家深度交流,并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与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借船出海的培训。通过培训,各位作家看到了自己的创作与翻译出版的路程,明确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前行方向。

借船出海,是中国作家普遍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我们的作品如何走出去为世界读者所认知所喜爱,不仅需要作品的质量,更要有走出去的勇气和智慧。几天来的学习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写好自己的作品,瞄准世界的方向,借助世界翻译家之船,航行在世界文学之林之中。大家普遍感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赵晏彪老师等在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举办的这次中外作家翻译家对话交流,是一次踏船远望之举,一次借船出海之旅,一次跨季穿越之行,一次文学共赢之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优秀的中国作家借船出海,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走进世界文学之林,抵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